|
【节目导视】
肉价飞涨、蒜价暴跌,农民、市民很受伤(估计有半个来月没买肉了,太贵了);
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忽高忽低太疯狂(农民要获得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难度十分大)。
农产品价格为何老在涨跌“怪圈”里转悠,又该如何“解套”,新华社评论员与您一同探析。
【主持人】新华视点,带您走向新闻制高点。各位好,我是张大鑫。
【评论员】你好,我是宋振远。
【人物介绍】本期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宋振远,国内部新华视点室副主任,长期关注“三农”问题。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三周停止上涨的猪肉价格止跌反弹,重新回到了6月份历史最高点附近,达到了每公斤28元左右。与此同时呢,“蒜你狠”、“姜你军”、 “豆你玩”等一些去年一路暴涨的农产品价格近期却是大幅下跌。这暴涨暴跌,农产品的价格好像是在坐着过山车,忽高忽低让人觉得有点“疯狂”。而这种暴涨暴跌也让广大农民和消费者是非常的受伤,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疯狂”,又该如何去治疗?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2011年8月中旬,广州市北京路广大肉菜市场,猪肉经营户在经历了不到三周的繁忙后,生意再次陷入了冷清。尽管经营户们减少利润尽量压低销售价格来促销,但由于进价增长频繁,买肉的人还是越来越少。
【同期】广州市猪肉经营户:
便宜点的时候就是卖1头多了,就比较好卖一点,价格没那么贵嘛。像现在涨那么厉害的话,就是卖一头(就)差不多了,就卖得慢一点了。
【解说】由于生意冷清,许多地方的猪肉经营户都改弦更张了。在贵州省贵阳市红边门农贸市场,位于中心位置的猪肉售卖区显得空空荡荡,仅有的几家经营户生意也是异常冷清,摊位前顾客寥寥无几。一位做了十几年猪肉生意的吴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现在白条猪的出厂价是11块多,加上物流成本,运到摊位上的猪肉成本合计接近13块钱,最后以每斤15块的价格卖出,虽然毛利和以前一样,但是销量却大大减少。
【同期】贵州省贵阳市猪肉经营户 吴女士:
现在这个市场好多都没做了,你早上来看,空荡荡的都是做不下去的,都是走了的。只要你早上来看,好多没摆摊的都已经是做不下去的那种。
【解说】章秋华和吴女士说的这种情况,记者也在其他一些地方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在吉林省长春市桂林路综合市场,记者在3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发现,肉摊前的生意十分冷清,前来买肉的人很少,即使买也超不过3斤。
【同期】吉林省长春市市民 敬女士:
这肉涨得多快啊,上些日子才十三四块钱,这一下涨到十七八块钱,多贵呀现在这肉。估计有半个来月没买肉了,太贵了。
【同期】吉林省长春市低保户 刘香芝:
买不起这肉我给你说,太贵了。
【解说】在四川,进入2011年后,猪肉价格几乎一直在22.5元/公斤以上的高位运行,8月第二周,猪肉零售价格甚至达到了30.78元/公斤,同比增长近六成。
与一路上涨的肉价相比,去年一路暴涨的大蒜价格却持续下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斤大蒜的价格相当于一斤五花肉,而在今年,批发商们要卖出16斤的大蒜才能买回来一斤的五花肉,大蒜价格暴跌八成,一时间,“蒜你狠”变成了“蒜你贱”。
河南省中牟县是我国大蒜主产区之一,去年疯涨的蒜价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纷纷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然而今年蒜价的大跌却让他们始料未及。
【同期】河南省中牟县蒜农 朱军登:
都增加面积了,产量也高了。蒜也好了,也舍得投资了。
(你(今年)种了多少?)
种了十来亩。
(跟去年相比呢?)
比去年少卖5万块钱。
【解说】蒜农韩小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了5亩蒜,一亩地需要400斤蒜种,价钱是每斤6元,总共是2400元。两袋复合肥共300元,10袋鸡粪,共150元。加上地膜、农药等,一亩地大蒜的成本要超过3000元,这还不包括人工费。而目前按1元1斤的市场价计算,每亩2000多斤的产量只能卖到2000元左右,远远收不回成本。
【同期】河南省中牟县蒜农 韩小兵:
(你现在一亩地能收多少钱?能收回多少钱,按现在的价钱?)
要按照现在的价钱计算,如果要是还不往下面落的话,现在就是一亩地大概就是能卖2000块钱左右。得赔一千多。
【解说】大蒜价格的大幅下跌,不但让蒜农收不回成本,大蒜经销商也没赚到钱。在河南中牟县城东路大蒜交易市场,大蒜经销商校三保说,目前全国大蒜行情都不好,他发到四川、广西等地的大蒜落地价钱也不过一块二三,如果算上运费、人工费等,每次发货都要赔钱。
【同期】河南省中牟县大蒜经销商 校三保:
一车就是赔六七千块钱到一万块钱。
(能赔六七千?)
嗯,这是最少的。
【解说】与河南一样,在广西南宁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大蒜批发商们也是满脸愁容,由于近来行情不好,收益明显减少。
【同期】大蒜批发商 周永国:
前段时间卖五块左右,四块多,现在卖两块左右,一块多也有。
【同期】大蒜批发商 庞润:
亏本啊,现在老板也亏本啊,那农户也亏本。现在山东收一块五,一块六. 老板(收购商)都没有人去收,收得很少很少。
【解说】这样的情况,广州的一些批发商户们也深有感触。
【同期】大蒜批发商 曹化友:
至于价格行情问题呢,就是去年同一时间,去年的价格每一吨达到13000(元)左右,今年降了很多,价格才2500(元)左右。
【主持人】那刚才小片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暴涨暴跌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似乎是让我们很多人在这里面觉得很受煎熬,尤其是农民还有我们的这些消费者们,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状态?
【评论员】实际上这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它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当然了,暴涨暴跌的话呢,就是带来很多危害。你比如对这个农民来讲暴涨暴跌呢,实际上最终受伤的是农民。尤其是暴跌的时候,农业的生产力实际上是遭到破坏的。你像前几年的这个猪肉价格上涨的,上一轮价格上涨,很多农民宰杀母猪,是吧,这实际上使生猪的生产能力下降。结果就为下一轮的暴涨呢,埋下了伏笔。对市民来讲呢,尤其是城市的低收入阶层,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呢,它们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节奏。肉贵了,当然会骂娘嘛。这样对社会稳定就会有影响。当然对政府来讲的话呢,这个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呢,首先它会冲击这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尤其是暴涨的时候,对物价的支撑作用很强,因为我们国家食品价格在物价的统计结构里边大概占三分之一,这样的话呢,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农产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推动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这样的话呢,对宏观经济会造成影响。那么政府在这里边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个体制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在生产服务方面实际上是职能被弱化,或者叫缺失了。这样农民往往他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来指导生产,就会使农产品的这个生产呢,陷入这种多了少了的这种怪圈。除了政府的原因之外,确实也有一个这个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国家散养占到六成,对吧,散养占到六成,这样必然产生一种羊群效应,追涨杀跌,大起大落 ,对吧。另外呢,还有这个游资炒作的因素。这个你看呢,我们农产品市场,有一个反常的现象,往往你像苹果呀,大蒜、生姜这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往往丰产的时候,反倒价格上涨,这显然就是用基本的供求理论无法解释的。也就是说在供求之外,它有其它力量介入,其实这个力量主要就是游资。
【主持人】那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这涨跌之间受到伤害的,似乎都是我们的老百姓。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农产品始终走不出这一个涨跌的怪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2011年8月15日,福建厦门,市民排队卖猪肉的场景让人感觉回到了以前那个特殊的年代。从这一天起,厦门市针对一路走高的猪肉价格,开始投放市级储备肉,价钱比市场价优惠15%左右,市民每人最高可购5公斤,购买超过2公斤需携带身份证。这一做法为稳定当地猪肉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期】厦门民兴超市湖滨四里店店长助理 庄世尊:
市民对这个政府供应的这个平价肉反应是非常地热烈,今天早上围了很多人,销售很火爆,大概早上销售了三十多件,将近有一千来斤。
【同期】厦门市民 张女士:
超市里面(鲜排骨)大概都要二十块左右吧,有的都二十几块,那现在可能会便宜十几块吧,一半的价格。我会经常到这边买。 (首播8月28日13:30)《新华视点》(电视版):农产品:为何深陷涨跌“怪圈”(下)
【解说】实际上,除了厦门,为平抑肉价,陕西、吉林等省市也开始投放储备肉。人们在享受储备肉带来的优惠价格的同时,也在感叹,猪肉价格为何高得越来越离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猪肉价格连创新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养猪成本在大幅增长。除人工、土地等成本上涨外,就拿占生猪养殖成本70%左右的饲料来说,随着近期玉米、豆粕等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从而也推动猪肉价格攀升。此外,今年上半年的“瘦肉精”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生猪疫病等问题的影响,也导致全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下降,生猪阶段性供应不足,市场需求紧张。加之生猪养殖不仅要面对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风险,还有较高的疫情风险,导致部分散养户放弃生猪养殖,转而外出务工,也拉动了全国范围内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和高位运行。
【同期】广东省畜牧兽医处处长 罗道栩:
主要是去年猪价下跌,甚至是一度跌到4块钱一市斤,那么这样就是的大部分的猪场都亏损,所以呢造成一些小的散养户、中小企业包括农户都不敢再养,亏本了就不再养了,也不敢再补栏。
【同期】云南滇东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云勤:
国家有比较好的政策的时候,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如果没有这种扶持的话,可能大家就愿意出去打工去了,如果打工现在就是说也可以挣到100多块钱一天,所以他算起来的话,作为养猪他是不划算,赚不着什么钱。
【解说】据统计,目前我国一年出栏生猪5亿多头,其中60%都靠散养,而这些散养户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随着市场的变化追涨杀跌,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猪肉市场的暴涨暴跌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又刺激了部分散养户。据云南省农业厅监测,7月第1周全省仔猪平均价格为13.44元/斤,猪肉平均价格12.82元/斤,仔猪价格已经超过猪肉价格。这意味着新一轮补栏潮正在涌现。
【同期】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吴官村散养户 刘顾建:
根据当前猪的市场行情,初步计划在下一步还要加大养殖的投入,特别从数量上要继续再增加。
【解说】而这种现象就像一个“怪圈”,诸多农产品深陷其中。今年大蒜价格的暴跌,和去年大蒜价格上涨,广大蒜农盲目跟风增加种植面积有很大关系。
【同期】河南省中牟县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高级农艺师 王肖锋:
因为这个大蒜了去年价格一高,农民盲目扩大了面积。包括本地、本县(种植面积)也扩大了,以前没有种过蒜的农民也开始种蒜了。外地的一看中牟的大蒜去年效益很好,所以说也开始扩大面积,所以说全国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
【解说】而造成养殖户或者农民盲目跟风的直接原因,跟远离终端市场,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常常错位对接有很大关系。农民养什么、种什么,养多少、种多少全凭经验,等到价格波动了,再做反应已经来不及了。
【同期】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周建华:
农民的话要获得相对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难度十分地大,经常可能会被虚假的、或者其他的市场信息所误导,所以造成价格可能虚高,所以造成农民大量地增加生产。而真正来说的话,要农民增加生产的时候,反而他们减少生产。
【解说】此外,造成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跟游资炒作也不无关系。与其他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不可能及时因政策调控作出调整。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给游资炒作造成可乘之机。
【同期】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周建华:
农产品生产周期普遍都比较长,包括生猪大概要四五个月的生产周期,大蒜也要两三个月,最少也要两三个月的生产周期。一旦市场上出现产品的短缺,你不可能及时地能够提供产品来补偿,但是如果目前的话一旦出现价格的急剧暴跌,生产者已经养了猪,他不可能把养的猪宰了,他还必须把猪养下去。或者种了大蒜,就像现在(大蒜)价格出现急剧下跌,农户也不可能把已经再长起来的大蒜拔掉。
【解说】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农民“抱团”建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
【同期】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周建华:
那通过提高这种组织化水平,通过这种合作社或者相关专业的协会,让他们去共同搜集信息,然后来指导农民组织生产。这种可以大大地减少这种无序地这种生产状况,可以提高这种生产的组织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同期】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新闻发言人 林业桃:
从种植者的角度来讲,可以搞一些像那个合作组织一样的,就是作为种植户呢,大家联合起来,然后呢在信息互通呀,在决策或者风险的评估方面,都会好一些。
【主持人】那看来这个农产品的一个涨跌价格的一个起伏,似乎并不是一个单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它有一个很复杂的甚至是体系性的这样的一个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那看来我们如果是想进行治理的话,或者如果是想让它理的更顺的话,似乎我们也不能从单方面去入手,应该从多个角度、多种手法,同时的去进行这样的一个市场运作。
【评论员】对,对。实际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或者暴涨暴跌,它原因是很复杂的,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已经是改革已经走向市场化了,是吧。就是说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波动,根据共生规律,有一定的波动这是正常的,问题就在于暴涨暴跌。那么政府调控呢,也就是熨平这种波峰和波谷吧。我觉得呢,就是一方面呢我们要按照这个农产品的产业链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一个是生产环节,我们确实政府要加强这个社会化服务,尤其是信息服务、指导的这样一个工作。另外在收购环节呢,我们要扩大现有的托市收购政策,来保护农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在储备方面呢,这个环节上呢,现在我们对一些大宗农产品已经有完善的储备体系建设,但是对一些小型的关键的农产品,比如像大蒜、生姜这些也是可以,实际上也是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储备。
【主持人】那现在从农民和这个养殖户,这些就是生产主体,他们的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让他们规避这种风险?
【评论员】对,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呢,这种家庭承包经营,这种体制决定的小农生产,它往往受市场的波动影响比较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我觉得政府应该扶持啊这个专业化的,在农村各种农产品的专业化的生产流通的合作社。这样呢,它能够提高农民的这种市场主体的这种谈判地位,也能够提高他的话语权,提高他的抗风险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那如此说来,从目前的形势而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问题,引导其远离过山车式的循环,有关部门不仅要研究和出台当前平抑物价的举措,还必须在改变农产品生产方式上下工夫。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从长远的角度看,则要重点抓好生产、增加供应,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以及价格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再让农产品“贵伤民,贱伤农”。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评论员】再见!
本信息来源自:新华网